更新时间:2025-11-13
点击次数:85
微孔板及酶标板区别及实验室相关使用选择建议
一、用途差异
酶标板:
主要用于ELISA、免疫检测等,依赖酶促反应显色定量分析。
临床诊断(如传染病、癌症标志物检测)的核心工具。
微孔板:
适用于细胞培养、药物筛选、环境监测等,需配合分光光度计或荧光检测仪使用。
高通量实验中(如PCR、细胞增殖分析)更常见。
二、 选择建议
ELISA实验:优先选择高结合力酶标板(PS材质),确保抗原/抗体高效吸附。
细胞培养:选用平底或U型底的细胞培养板(PP材质),避免酶标板表面处理干扰细胞生长。
三、结构与材质
酶标板:
专为ELISA实验设计,孔数通常为48、96或384孔,孔底形状多为平底或U型底,表面经特殊处理以增强蛋白吸附能力。
材质主要为聚苯乙烯(PS),通过疏水键或共价结合吸附生物分子,部分高结合力板可结合300-400ng IgG/cm²。
四、注意事项
酶标板不可用于有机溶剂或强酸强碱环境,易导致材质溶解或变性。
微孔板需根据检测波长选择(如紫外光检测需专用板)。
五、特殊需求
需荧光检测时,选择黑色或透明低荧光背景的酶标板。
化学腐蚀性实验需用PP或PC材质的微孔板。
总结:用户在选择上海五相微孔板恒温振荡器,微孔板振荡器,微孔板孵育器、深孔板恒温振荡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板子及仪器设备。
Copyright © 2025 上海五相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11008734号-3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.xml